《跟著唐詩去旅行》讓古代詩人李白、杜甫、王維、孟浩然、岑參成為你的導游,讓唐詩成為你的旅行攻略,一起走進詩詞歌賦中的美景,開啟一場“云”文藝之旅。
整個紀錄片一共五集,每一集圍繞一位詩人展開,分別是杜甫、孟浩然、王維、岑參、李白。邀請詩人西川、學者酈波、楊雨、作家六神磊磊和書法家魯大東,重返唐詩發生的地方,看見變換的山川風景。
五集主題分別為江湖、仙山、故人、長安和邊塞,既是詩人生平的濃縮,也是創作風格的重要靈感來源。一起通過這五集紀錄片,走進這五位唐代詩人的世界,感受中國山水之美吧。
紀錄片《跟著唐詩去旅行》01江湖.杜甫
第一集是關于杜甫的旅程,安史之亂,唐朝極盛而衰,杜甫經歷著國破家亡的人生。因此,他有了“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的感悟。
在晚年,他漂泊數千里,從甘肅南部,到達四川盆地,又沿著長江飄零,最終,在湘江上走完了一生。
顛沛流離的杜甫,幾乎跑遍了唐朝所有的“不毛”之地,卻塑造了他一生的創作高峰。
紀錄片《跟著唐詩去旅行》02故人·孟浩然
第二集《故人》的主角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孟浩然。詩人孟浩然的生命在兩種模式中切換——隱居和漫游。
相比當過一段時間小官的杜甫,孟浩然一生未能當官從政。大約在40歲的時候,孟浩然參加了人生最后一次科舉,再次落榜。心中甚是苦悶,就為了排解憂愁,坐船到了桐廬江,到這里的時候,觸景生情,寫下了《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》
這首詩中寫到:“建德非吾土,維揚憶舊游。還將兩行淚,遙寄海西頭。”意思大致是:“建德也不是我的故土,我懷念在揚州的老朋友。熱淚兩行,遙望海西頭,把愁思寄去揚州。”表達了他對故鄉以及友人的思念之情。
但與杜甫不同的是,孟浩然慢慢地放下了心中的郁結,前往現在的江浙地區,訪友散心,成為了一個閑散的山水田園詩人,完成了自我療愈的過程。
紀錄片《跟著唐詩去旅行》03長安·王維
一千多年前,長安城是世界的中心,在長安的詩壇里,王維就是頗具代表性的人物。以長安為中心,王維曾經在這里留下了無數的足跡:渭城曲、灞橋柳、藍關古道、輞川別業……
年少得志,年老歸隱,晚年的王維早已看淡了世間繁華,隱居終南山和輞川(藍田),在輞川留下《輞川集》,20首詩,20個景點。
說起王維的詩句,我們可能會想起“倚杖柴媚外,臨風聽暮蟬”;也可能會想起“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”;或是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”。而真正的輞川是什么樣子,我們卻并不清楚。
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,學者酈波作為本集的導覽嘉賓,來到了藍田輞川,還遇到了地道的藍田人張效東。
張效東以前是中學老師,退休后,他立志要把“家鄉人”王維詩中的景點一個一個找到,標注出來。酈波跟著張效東,去尋找這些詩歌里的風景。李文舉導演記得,其中最讓人驚訝的就是《鹿柴》,看著森林中光影的反射,聽見村莊里孩童的笑聲,才明白王維為什么寫了“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”。
紀錄片《跟著唐詩去旅行》04邊塞·岑參
“胡天八月即飛雪,北風卷地白草折。”我們在岑參筆下的邊塞,遇見遠方的戈壁、牧場、歌琴和馬背。
邊塞詩是唐詩中最為壯闊明麗的篇章。當年,詩人岑參,抱著建功立業的雄心,遠赴邊塞,寫下了無數壯麗的詩篇,行走了最漫長的旅程。
紀錄片《跟著唐詩去旅行》05仙山·李白
李白被稱為“詩仙”,李白筆下的太白山被稱為“仙山”。太白山是唐代文人墨客追捧的打卡地,李白、杜甫、王維、白居易等多位詩人數次游歷太白山,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。
"西上太白山,夕陽窮登攀,太白與無語,為我開天關。”數百年前,閱盡名山大川的李白寫出他對太白山由衷的贊嘆,翻開卷帙浩繁的《李太白集》,一千多首詩中,直接描寫太白山的就有三首。
今天的我們無法想象,如果不是身在其中,又如何能吟出“舉手可近月,前行若無山”這樣的詩句?而從滿懷豪情的文字中可以看出,這位一生狂傲不羈的詩仙,在面對高峻神秘的太白山時,內心充溢著無法掩飾的膜拜與景仰。太白山的數次游歷,使詩人的創作靈感和感悟如汨汩源泉,詩體風格與太白山博大浩瀚的特點完全契合。
《跟著唐詩去旅行》全5集網盤資源預覽
學習蝦精心整理-0-12歲各類學習資源,涵蓋幼小銜接、明星教輔、網紅課程、央視紀錄片等,本站承諾永不收費,若本站無您所需資源,只需留言,48小時內給與反饋結果。
寶藏星球公眾號